“動起來,秩序加速恢復”
本報記者 余嘉熙 通訊員 董君亞
一份自制的暴雨自救文檔、一個收留路人的決定、一道奔馳救援的身影……7月18日至21日,鄭州遭遇強降雨。在“一天下了一年雨”的極端天氣中,城市經歷種種考驗,但更有溫暖涌動。
溫暖
7月22日上午,鄭州人民醫院紀委書記宋連英代表醫院來到于逸飛的家里探望,將一張醫院的錄用通知書和象征著醫生責任的白大褂交到他的手中。
這是對于逸飛7月20日晚救人舉動的褒獎。當晚,鄭州市地鐵五號線沙口站至海灘寺站附近,眾多人員被水圍困,其中不少人急需救助。通過了鄭州人民醫院的面試、筆試,正處在試工階段的于逸飛,披上嶄新的白大褂開始救人。從18時許到24時,他跪在地上做了將近6個小時心肺復蘇,救助了十幾人。
在冰冷的暴雨、積水面前,很多人感受到了城市的溫暖。
7月21日上午,雨勢稍有減弱,很多人從鄭州市一家名為東方嘉禾影城的電影院走出,返回家中。一個“鄭州暴雨電影院留上千人過夜”的故事,在朋友圈刷屏。
“沒想到這個夜晚能這樣平安度過。”在電影院兩公里外一家公司上班的孫寧寧說。走進電影院前,她已經在漆黑的路邊站了三四個小時,路口的積水漫到了腰部。“經理打開門招呼我們喝水、休息,看到亮起的燈,我感到了溫暖。”
孫寧寧說,自己將永遠記得這一幕:寬敞的放映廳里,幾乎每個座位上都半躺著前來避雨的人,有老人,有孩子,還有孕婦。
東風路一家包子店,老板拿出所有食材包成包子,送給往來的路人。
許多公共機構都為被困群眾提供了臨時避險場所。還有市民自發組建“鄭州托管房屋臨時避難所”,發布空閑房屋位置給需要的人。
鄭州東站,整個候車大廳都在漏雨,列車停運,部分乘客被困在其中。一群來此搭乘高鐵的少年為了安定周圍旅客的心情,演奏起了《我和我的祖國》。
災害中,人們彼此依偎,互助前行。
感恩
7月22日下午,鄭州市防汛應急響應從I級降至Ⅲ級,但災后救援尤其是重災區群眾轉移和救援工作仍在爭分奪秒地進行。
記者在鄭州市東四環和鄭開大道交叉路口看到,四周還有大量積水,尤其是沿鄭開大道往東方向,航拍鏡頭下,儼然一片澤國。不遠處的白沙片區,是本次暴雨受災最嚴重的區域。
來自周口鹿邑的貨車司機老劉,已經在鄭開大道與東四環交叉路口的立交橋上困了2天時間了。他陸續見到不下20支民間水上救援隊,心情也逐漸安定下來。
老劉沒想到會有這么多外省的救援隊前來救援。剛剛路過的山西省介休市天龍救援隊13名隊員,是從鞏義的防汛救災現場趕過來的,已經連續奮戰兩天了。
在京廣快速路與隴海路交叉路口,中國安能武漢救援基地隊員帶來了6臺專業排水設備,70多名工作人員進行24小時不間斷排水。
為加快道路積水清理進度,鄭州市城管部門從周邊省市協調了50多臺抽水泵車進行不間斷作業。目前,市區60多處積水嚴重的橋、涵、隧道,已有一半以上恢復了暢通。鄭州市公交線路也在陸續恢復運行。
來自7省的消防救援水上救援專業隊伍,1800多人、250艘舟艇、7套“龍吸水”大功率排澇車、11套遠程供水系統、1.85萬余件(套)抗洪搶險救援裝備緊急馳援河南防汛搶險救災。每當救援搶險的照片和視頻被發布到網上,“感恩”總是留言里出現頻次最高的詞匯。
復蘇
住在鄭州市普羅旺世小區的居民發現,今晚,周圍亮燈的小區越來越多。
普羅旺世小區有4000多戶居民受停電影響。為保障斷電小區的居民盡早用上電,鄭州電力部門工作人員日夜奮戰在一線。
國網鄭州供電公司城北供電部運檢二班班長陳劉旭告訴記者,為第一時間搶修保通,該公司自7月20日晚開始,啟動三級應急搶修梯隊,197支搶修隊伍、3634名搶修隊員不分晝夜開展搶修。
同時,國家電網統一調度,從25個省(區)抽調員工和設備馳援河南,使得電力供應重點已經由應急搶險轉入搶修恢復。
河南移動緊急設立搶險作戰室,截至今天上午10時,已搶通退服基站3116站次。
在鄭州聯通中斷服務的基站中,相當一部分是由于斷電造成的,技術人員協調支援團隊運送便攜式燃油發電機,為基站提供臨時用電。
有了電力和通信,城市迅速進入“復蘇”狀態。馬路上的行人開始增多,許多商鋪在清理淤泥的同時也陸續開始營業。
7月22日21時,兩天兩夜處于“孤島”狀態的鄭州市中牟縣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,通過沖鋒舟、直升機,把1000多名滯留病患及家屬全部轉移完畢。
“城市動起來,正常的生產、生活秩序就可以加速恢復了。”在鄭州主干道值守交通崗的一名民警,在路口奔走到腿抽筋,但仍在為城市的“復蘇”堅守崗位。
(本報鄭州7月22日電)